钢结构产业发展如箭在弦上
来源:零点建筑

  “如果房地产开发加大钢结构的使用,所带动的钢铁消费量将相当可观。”浙江大学高性能材料与结构研究所副所长童根树告诉《经济日报》记者,按照目 前设计规范,钢筋混凝土住宅每平方米建筑面积钢筋的用量在35公斤(低烈度地震设防区,小高层)至60公斤(抗震设防烈度8度,100米高的住宅建筑); 采用钢结构的住宅建筑,每平方米钢材的用量增加到60公斤(含楼板钢筋,低烈度抗震设防区,小高层)到110公斤(含楼板钢筋,抗震设防烈度8度,100 米高的住宅),而总造价基本不变。

 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,2014年,全国共生产粗钢8.23亿吨、生铁7.12亿吨、钢材11.26亿吨。有专家估算,目前我国粗钢产能过剩至少2亿吨,化解过剩钢铁产能的任务艰巨。

  根据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提供的数据,2012年至2014年3年中,建筑钢结构产量分别为3600万吨、4100万吨、 4600万吨,只占建筑用钢量10%左右。以2014年房屋新开工面积17.9亿平方米计算,如果全部采用钢结构,按每平方米增加钢材使用量约30公斤来 计算,钢材消费量将增加0.5亿吨左右,就相当于吸纳了四分之一的粗钢过剩产能。

  扩大钢结构的产能成为化解钢铁产能的有效抓手。数据显示,到“十三五”末钢结构建筑用钢量可提高至7000万吨,若加上政策和行业的协同发力,届时国内钢结构用钢量有望突破1亿吨。

  据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统计,目前全国取得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资质的企业有1.1万家,其中年产能在5万吨以上的钢结构企业超过100家,技术研发、设计能力大大提升,具备钢结构建筑推广的产业基础和产能规模。

  为扩大钢结构市场,杭萧钢构近年来建立了遍布全国重点城市的代理商模式,通过区域支持、运营支持、技术支持等手段加强与代理商之间的资源共享,更加贴近钢结构市场需求。

  全国政协委员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 校长郝际平认为,钢结构技术推广难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。首先,上世纪80年代之前,我国钢铁产量严重不足,为保证重点建设用钢,对在建筑中的用钢量加以限 制。当时的建筑思路和技术使人们对混凝土建筑产生惯性。其次,对钢结构的认识不足。尤其是房地产建设者和消费者,不了解钢结构、不愿意采用钢结构,对应用 推广形成了一定阻力。此外,钢结构相关配套建设材料不足。主要是保温、隔音等材料质优价廉的相对太少,像杭萧钢构一样自主研发相关材料难能可贵。

  郝际平认为,我国钢铁产能已从当年的不足变成目前的过剩,推广钢结构、加大钢铁用量有物质基础。

  一方面要加强科普,推动人们的观念更新。包括政策制定者,建筑设计者、建设者尤其是消费者,只有对钢结构这种绿色建筑技术有所了解,才能逐步接受钢结 构住宅。另一方面,要加快钢结构的配套技术研究,不断开发出更多墙体围护材料和产品,进一步降低造价,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。另外,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 经验,在重点区域或者部分建筑建设中可强制使用抗震性好的钢结构,特别是地震多发地区的学校、医院等工程。

  如今钢材价格下跌,劳动力成本上升,可持续发展的理念、环境保护的需求不断增强。钢结构行业应抓住机遇,做好绿色建筑供给这篇大文章,助力打好化解产能过剩攻坚战。